手機版
 

見山是山的翡翠觀  —— 諾語 2016-09-27
 
宋代僧人青原惟信禪師,曾對弟子說:
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
及至後來,親見知識,有個入處,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
而今得個休歇處,依然見山只是山,見水只是水。


—— 原文見《五燈會元》卷十七

我們小時候對「山」的認知是高出地面很多的,就是山。

後來上地理科,原來山又可分為山丘、高原、山脈、山谷、山巒等等,山的「材質」又分別有花崗岩、火山岩、沉積岩及變質岩等組成,這可能就是青原惟信禪師所說的第二階段。

到了參悟了人生,晚來有了體會,其實都不過是山,因此:見山仍是山。

筆者接觸的玉友,幾乎全部在最初接觸翡翠時,都是憑眼緣或感覺逐漸愛上和收藏翡翠。其後隨著年資增加,請教別人或多看資料(親見知識),選擇翡翠時開始考慮更多因素,例如種質、水頭、雕功和保值等等,這可能就是收藏翡翠的第二境。

有一位客人,家中收藏翡翠數量驚人,財力自必雄厚。每次蒞臨本店看中的往往都是價高質優的上品,但有時見到價格相宜的精品(甚至是頗為價廉的),只要是合眼緣,他都會購下收藏。他是這樣解釋:「價值」不是喜歡一件物品的唯一標準。

筆者深信,這位先生鑒賞翡翠的層次已達至「見山仍是山」的第三層境界,收藏翡翠已不再局限於種質、雕工、價值等等,因此,見翡翠仍然是翡翠。

製圖:一諾翠
攝影:家母攝於台灣阿里山


※ 本文內容的版權由一諾翠 (ipromise) 擁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

 






:: visits
網頁皇網頁設計 & 有意思網頁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