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機版
 


養生主—— 諾語 2016-11-01

中華五千年悠久歷史,文化源遠流長,單以哲學思想已極具深邃的魅力。
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,學術思想發達,諸子百家思想並起,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,是我國思想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時代,亦成為後世思想和文化的源頭。
 
「諸子」指的是中國先秦時期的老子、莊子、孔子、孟子、荀子、墨子等學術的代表人物;百家指的是儒家、道家、法家、墨家等學術流派的簡稱。
當中以尊老子思想的莊子特別深入人心,因擅長以精彩生動,淺白而幽默的寓言去表達其哲學思想,我們日常言談都大量運用其理論而不自覺,例如:遊刃有餘、相濡以沫、螳螂捕蟬、東施效顰、邯鄲學步、扶搖直上、捉襟見肘、得心應手、井底之蛙、呆若木雞、分庭抗禮、朝三暮四、能者多勞、螳臂擋車、夏蟲不可語冰、 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等等的成語皆出自《莊子》一書。
 
筆者會一連幾篇以莊子的名篇《養生主》、《大宗師》、《逍遙遊》、《人間世》為題分享有關翡翠的見聞。

莊子的《養生主》開首就說明:吾生也有涯,而知也無涯。以有涯隨無涯,殆已;已而為知者,殆而已矣。為善無近名,為惡無近刑,緣督以為經,可以保身,可以全生,可以養親,可以盡年。

他認為「人生有限,而知識無限」。我們不能過度追逐不必要之事物,只需順著自然的脈絡以為常法,這樣可以保全天性,可以養生以享盡天年。然後,娓娓道出了一個傳誦千年關於養生的寓言。

【庖丁解牛】
 
一名「庖丁」(廚子)因宰牛之技巧太高超而被邀在梁惠王面前表演:庖丁用手抓牛,用肩靠著牛,膝蓋頂著牛,刀子在牛身上揮動出霍霍響聲,聲響帶有節奏,甚至能配合上舞曲的節拍和樂曲的韻律。梁惠王看後盛讚庖丁的宰牛技術非常高超。
 
庖丁放下刀回答:「我所推崇的是一種境界,而不單是追求技術。在初期開始學習宰牛的時候,看見的牛都是一隻一隻完整的牛。三年之後,我就不再看到完整的牛了。如今我宰牛時,只需用心神去感覺,不再看牛,整個過程只需意念支配,依據牛的骨架構架,用刀劈開筋肉相連的空罅,順著牛身體肌理,連筋脈都不必碰到,更何況是大的骨頭呢。
 
好的屠手要每年換一把刀子,普通的屠宰手每個月都要換刀子,因為他們砍骨頭把刀砍壞了(斬崩刀)。我的刀已經用了十九年,用它宰過數千頭牛,而刀刃卻像是剛磨過的那樣鋒利。


無厚度的刀
 
其實牛的筋骨本來就有空隙,我的刀非常薄,幾乎沒有厚度,很薄的刀刃在筋骨之間的撩動,裏面必有轉圜的餘地,「以無厚入有間,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」。

這就為什麼我的刀子可以使用十九年,還好像是剛磨過的一般。儘管這樣,每當到了筋和骨集中糾結,不好處理之處,還需小心謹慎,動作需要放慢,運刀的轉回細膩,瞬間牛便解體像鬆軟泥土一樣塌落地上。這時的我會「提刀而立,為之四顧,為之躊躇滿志,善刀而藏之。」
 
【現代養生主】
 
我們的店有一位最年長的顧客,一位談吐溫文但又富有幽默感的老太,非常關愛後輩,常來我們小店閒話家常。購得合意的玉器時,會希望再購買多幾件送給親友,但都是量力而為;閒來喜愛打麻將耍樂,但不會沉迷或令自己辛苦,每次只會玩樂一至兩天,然後休息數天,舒服打牌;遇有玉友不同意見時也不會直接爭論,絕不會爭勝好辨與人衝突(斬崩刀)。
 
筆者年輕時一直犯的毛病全都不在老太身上見到,而她的處世態度和幽默感甚有莊子的精神和影子,自認識她之後一直都視她為學習對象。

附圖是小店開業時老太太惠顧我們購買的一顆冰種飄花珠子(路路通),她一直佩戴至今,在此謹以此拙文獻給她並祝福她身體健康每天笑口常開,樂觀而帶著幽默的心境繼續在麻將桌上和翡翠的世界尋樂趣。

※ 本文內容的版權由一諾翠 (ipromise) 擁有,未經許可不得轉載。

 






:: visits
網頁皇網頁設計 & 有意思網頁設計